本店編號:MS359
郵票名稱:澳門基本法頒佈二十周年
發行日期: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
設計師:馬偉達
紙質: 防偽纖維紙
郵票尺寸:40 x 30 mm
齒孔度數:14 x 14
郵票發行量:200,000套
印刷方式:柯式平版印刷
承印:奧地利 Osterreichische Staatsdruckerei
面值:1圓及5圓本店售價可參考澳門郵票子目錄
![]()
MS359:澳門基本法頒佈二十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於一九九三年三月三十一日通過,並於當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號公佈,自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起實施。
一九八七年四月十三日,中葡兩國政府簽署了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有利於澳門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考慮到澳門的歷史和現實情況,國家決定,在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約規定,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並按照"一個國家 ,兩種制度"的方針,不在澳門實行社會主義的制度和政策,所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特制定《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以保障國家對澳門的基本方針政策的實施。
這部基本法是一部全國性法律,也可稱之為憲制性法律,更是澳門的根本大法。這部法律於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正式生效實施,澳門回歸祖國,實現了包 括澳門同胞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澳門從此進入歷史發展新紀元,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澳門回歸十三年來,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特區政府嚴格按照《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施政,全面推進各社會領域的發展和改革,在經濟、民生、政 治、法律、文化、社會等各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使澳門特區沿著"一國兩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的大道越走越寬廣,前景喜人。
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頒佈二十周年之際,特發行郵品一套以資紀念。
文章: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法務局
本店編號:MS360/MS360M
郵票名稱:消防局成立一百三十周年 郵票及小全張
發行日期: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
設計師:消防局 (張明)
紙質: 防偽纖維紙
郵票尺寸:30 x 40 mm
小全張尺寸:138 x 90 mm (郵票尺寸: 40 x 60 mm)
郵票齒孔度數:14 x 13.25
小全張齒孔度數:14 x 13.25
郵票發行量:郵票及小全張各200,000套
印刷方式:柯式平版印刷
承印:荷蘭 Joh. Enschede Security Print
郵票面值:總值十一圓五角:4 枚郵票分別 (1.5圓、2.5圓、3.5圓、4圓)
小全張面值:12圓本店售價可參考澳門郵票子目錄
![]()
![]()
MS360/MS360M:消防局成立一百三十周年 郵票及小全張踏入二零一三年,消防局自一八八三年五月二日成立至今已近一百三十周年,在這歲月童澳門經歷巨變,尤其 在澳門回歸祖國十三年期間,隨著賭權開放,落成了許多新式大型的娛樂渡假酒店,使澳門成為一個"世界著名的 旅遊休閒中心"。
早期的消防工作是由廣東省香山縣政府管治,並於民間設有苦力館協助撲滅火災。在十九世紀末至現在,消防 從一支設備簡單的隊伍,經過不少拼搏與抗爭,發展成為今天配備先進裝備,人員達1000多人的部隊。並以"捨己 救人"的消防精神,長期堅守工作崗位,為澳門的榮安定及保障市民的生命財產作貢獻。
四枚郵票及小全張分別是:
中央行動站及消防博物館、英式手搖水泵車
"乙水"仔行動站、英式大頭梯車
黑沙環行動站、高空平台鋼梯車
消防區總部暨西灣湖行動站、重型刺針式泡沫泵車
消防局指揮大樓、英式蒸氣滅火機
本店編號:MS361/MS361M
郵票名稱:博物館和收藏品(三)–澳門博物館 郵票及小全張
發行日期:2013年5月10日 (星期五)
設計師:澳門博物館 (韋志恒)
紙質: 防偽纖維紙
郵票尺寸:30 x 40 mm
小全張尺寸:90 x 138 mm (郵票尺寸: 60 x 40 mm)
郵票齒孔度數:13.25 x 13
小全張齒孔度數:13.25 x 13
郵票發行量:200,000套
印刷方式:柯式平版印刷
承印:法國 Cartor Security Printing
郵票面值:總值十一圓五角:四枚郵票分別 (1.5圓、2.5圓、3.5圓、4圓)
小全張面值:12圓本店售價可參考澳門郵票子目錄
![]()
![]()
MS361/MS361M:博物館和收藏品(三)–澳門博物館 郵票及小全張澳門博物館是一間展示澳門多元文化歷史和民俗的博物館,位於澳門半島中央的歷史古蹟--大炮台內。 大炮台在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博物館共有 三層,其中兩層建於大炮台地下,只有一層在地面,於1998年4月18日落成啟用,展場面積為2100平方米, 除長期陳列展外,三樓臨時展廳和展區地經常舉辦各種專題展覽,是瞭解澳門歷史文化的最佳去處。澳門 博物館的藏品,充分展示了澳門社會的多樣性。
"耶穌誕生"貝雕:
這種貝雕常用於初生嬰兒天文教領洗的儀式和澳門土生葡人家庭的陳設。貝雕由中國工匠鏤刻,這件 貝雕以天主教故事"耶穌誕生" 為主題,周圍刻有中西花草紋飾,見證了中葡兩個民族間的血緣關係和文化融合。"聖母與聖嬰"彩繪石像:
此"聖母與聖嬰"雕像以石頭雕刻、彩繪而成,具有十五世紀葡萄牙的藝術特色。"象形軍持"克拉克瓷:
軍持,梵語"Kundika"的音譯,此器型於隋唐時期傳入中國,佛教、伊斯蘭教用作淨手及儲水瓶。這類 瓷器專供外銷,流行東南亞及中東,歐洲人則視為珍玩。克拉克瓷是中歐貿易中出現最早、成批生產的明代 外銷青花瓷品種,以紋飾繪有開光的吉祥圖案為特徵,明中葉至清初,葡萄牙商人把大量的中國瓷器由 澳門運往歐洲。"克拉克"一辭,源於對葡萄牙商船的稱謂。聖保祿教堂銅鐘:
此銅鐘於1976年為天主教聖保祿學院教堂而鑄造,原安放在教堂和學院的鐘樓上。聖保祿學院曾為培 養前往中國和日本的歐洲傳教士學習語言、科學等知識,並成為中歐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天主教耶穌會 士於1902年重新建造聖保祿教堂,1935年聖保祿教堂和學院被大火焚燬,該銅鐘是聖保祿教堂內少數遺存文物之一。"澳門全圖"銅版畫
此圖由荷蘭畫家狄奧多‧德‧布里創作於十六世紀,是描繪澳門開埠早期風貌的銅版畫。圖中可見象 徵教堂的鐘樓,西洋人四處漫步,身後伴隨著他們拿著兩傘遮陽的奴僕。從十六世紀始,澳門逐步成為國 際貿易港口和中西文化交匯的城市,但澳門城郊長期保留著中國的農耕傳統。這幅銅版畫的下方寫有 "AMACAO" (阿媽港)字樣,是澳門的古老名稱。
本店編號:MS362/MS362M
郵票名稱:哪吒信俗 郵票及小全張
發行日期: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設計師:陳偉輝
紙質: 防偽纖維紙
郵票尺寸:30 x 40 mm
小全張尺寸:138 x 90 mm (郵票尺寸: 30 x 40 mm)
郵票齒孔度數:13.25 x 13
小全張齒孔度數:13.25 x 13
郵票發行量:200,000套
小全張發行量:200,000套
印刷方式:柯式平版印刷
承印:法國 Cartor Security Printing
郵票面值:總值十二圓:四枚郵票分別 (2圓、2.5圓、3.5圓、4圓)
小全張面值:12圓本店售價可參考澳門郵票子目錄
![]()
![]()
MS362/MS362M:哪吒信俗 郵票及小全張據民間傳說,哪吒是陳塘關總兵李靖的第三個兒子。其母懷孕三年,生下一個肉球。其父以為 是妖怪,就用劍劈開,裡面正是哪吒。
一次,哪吒在東海戲水,因和龍王太子衝突,失手將其打死。面對龍王的興師問罪,為了不連 累父母,哪吒割肉還母、剔骨還父。
其後,太乙真人用蓮花蓮藕給哪吒製造了一個全新的肉體。哪吒手持火尖槍,腳踏風火輪,臂 套乾坤圈,身披混天綾,成為玉皇大帝手下的主要戰將。其傳說流行廣泛,家喻戶曉。
澳門民眾對哪吒的信奉,據信已有數百年的歷史。這正是中華傳統文化在澳門深入紮根的體現。 相傳清初澳門柿山一帶,常見一孩童,身穿肚兜,犄髻打扮,其形象與神話的哪吒相似,與村童一同 遊戲,雖出入山石之間,但全然平安無恙,眾人逐認為是哪吒顥聖,故於其所立石上建廟祀奉,乃 為今天的柿山"哪吒古廟"。
另外,十九世紀後期,澳門地區流行疫症,嚴重威脅居民的生命安全。他們束手無策,難覓克服 疫症的良方。後來,據稱哪吒托夢顯靈,叫大家汲取山上溪水加草藥服用。當地居民逐按照神靈啟 示去做,疫症果然逐潮平癒,平安和健唐又回到民眾身邊。為表達謝忱,並祈求神祗永久疪佑和賜 福,當地居民逐於1888年,在大三巴牌坊側後建造了另一座"哪吒廟"。
由此可見,噢門哪吒信俗的流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既融會民間神話傳說,也結合本地風 俗文化,並發展出別具一格的特色。每年農曆五月十八日的哪吒誕,兩間廟宇都會進行類似建醮 祈福、哪吒出巡等活動。
為彰顯東西文化的融合共存,2005年,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大三巴 "哪吒廟"成為其中一個組成部份。
同時,為保存和傳承這項民間信仰和風俗,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也於2012年將"哪吒信俗"列入 《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